查看原文
其他

年龄的增长,为亚洲女性设计师带来了什么?

T China T 中文版 2021-06-01


在儒家文化占据绝对主流的亚洲社会,年龄增长对人(尤其是女性)的要求是具体的,甚至不可不为。女人被母亲、妻子等角色「命定」,自我空间被传统舆论压榨至二线。数字本身无辜,但当关键词如「30 岁」「女性」等叠加时,与此有关的讨论正在掀起高潮。

长久以来,在时装界下,男性是叙事主体,而女人(除了自主成为设计师)则是打扮对象。能够真正掌握行业话语权并长久活跃的女性时装设计师,并不占多数。对于她们来说,30 岁犹如在争取更自由的创作空间与反对被动凝视间的一道旋转门,是「迈入」,也是「跨越」。现实的声音与目光对渴求自由与自我的「设计师」身份是更加宽容还是更为严苛?年龄的增长,为女性设计师带来了什么?

在亚洲范围内,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设计师正逐渐成长为中流砥柱。崛起的新一代将大众视线分流,曾经以「新人」身份出道的女性设计师即将面临下一个创作期。她们所属的文化背影各异,而这多或少左右了她们的欣慰与哀愁 —— 与年龄、与传统的窠臼不无关系。《T》中文版聚焦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女性设计师,将她们与规则和壁垒沟通、和解,甚至将其打破的勇气,以采访的形式呈至台前,并向这些勇敢的女性致敬。

点击观看亚洲女性设计师群像「三十而已」视频特辑


Andrea Li,中国(现居纽约)
Andrea Jiapei Li 品牌设计师

T China: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了要做一个时装设计师?是在多大的时候?


Andrea Li(下文简称 AL):我高中时期通过时装杂志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决定大学主修服装设计,又来到纽约 Parsons 进修学习。来纽约的初衷是希望在这个国际化的城市获得更广、更深层次的视野,无论是从人生还是职业的角度。至今也很享受在这个城市生活,接触到的人和事一直给我很多灵感和动力,所以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国。

T China:身为东方人,在西方学习的经验是否让你对文化、思想、审美的交融或排斥,感受比旁人深刻?

AL:对东西方文化、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对我来说是一个优势。但是其实身在纽约这个多元的城市,会接触到很多有着丰富而不寻常生活阅历的人。所以我更习惯把每个人作为独特的个体,去了解他们各自的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T China:你如何向人介绍 Andrea Jiapei Li?

AL:Andrea Jiapei Li 是一个以独立、具有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当代女性为灵感的品牌,通过简洁并有力的设计语言将都市的摩登和运动感相结合,同时突出本来的优雅女性气质。

T China:最近发布的 Stretchwear 系列大片与主线系列有什么关系? 

AL:Stretchwear 源于 3 年前我们开始融入主系列的功能性修身单品,以此来呈现品牌的复古未来主义以及运动感和优雅并存的美学精神。后来(我们)以胶囊系列的形式正式推出了 Stretchwear。除了是对自身美学的自然延续和不断探索,它更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当代女性职业角色和义务的多元化的预测和回应。我们认为服装和时尚的意义除了满足女性对「美」的追求,更应对其生活及职业追求赋能。

T China:从过往的经验看,你是不是一个很喜欢挑战自己本来身份标签的设计师?例如参与各种跨界和尝试。你本来的性格就是如此吗?

AL:我不是会刻意去冒险的性格,以往的跨界和尝试应该只是缘于品牌创立之初就没有为自己设定一个狭义的服装设计师标签。或者说,从品牌的运作到对自己的定位,我一直都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独立品牌设计师」这个设定走。


T China:Andrea Jiapei Li 并不是以活跃于社交网络而让人熟悉的。作为品牌创始人,这是你希望刻意保持的距离吗?

AL:其实没有刻意地保持距离或神秘感,只是一直遵循自己的性格和对品牌以及设计师的理解,做忠于自己的事情。我不希望这个品牌是一个以设计师本人为中心、完全基于个人表达的品牌。我希望大众是先对产品和设计本身产生兴趣,是否希望进一步了解背后的设计师是次要的。

T China:作为一个独立设计师来说,什么样的品质在你看来是最重要的?

AL:对自我的认知,以及跳出自我、纵观社会的能力。

T China:你有这个品质吗?你是如何运用的?

AL:我认为我有这个基本品质,也一直注重自我的不断积累,让它更好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比如如何在保持个人设计语言的同时,设计出可以使更多人欣赏并产生共鸣的产品。

T China:你觉得人们对「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误解和刻板印象是什么?

AL:一个刻板印象是 —— 独立设计师品牌就是沉迷于自我表达、非常个人化的设计。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T China:什么事会对你造成困扰?

AL:自己的创意不被在乎的人理解或者欣赏。通常我会分析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些,但我不会被过多干扰情绪。

T China:你今年多大?

AL:30。

T China:你是否听到过人们对女性设计师的刻板印象?

AL:其实并没有听到过对女性设计师的刻板印象。也很幸运身边接触的一直都是有各自不同风格和事业轨迹,但同样独立自信的女性设计师。

T China:作为女性设计师,你是否在任意生活细节中,感受过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偏见与不公?

AL:很庆幸没有遇到过。

T China:你怎么看待年龄与阅历增长对设计师的利弊?

AL:年龄和阅历增长的最大益处体现在经验的积累和对事物以及世界的理解。可以想到的弊端是,一个人成长的年代和社会氛围会影响到习惯和逻辑的养成。当然这是时代的关系,不一定是个人的年龄所致。男人女人都一样。


T China:这对你看待设计、看待女性,有什么样的帮助?

AL:阅历会增加一个人的共情能力,丰富看待事情的视角和感受。这些会使我从更多层面了解我自己和我的设计所面向的女性。

T China:身边对你帮助和影响最大的女性角色是谁?为什么?

AL:我的商业伙伴。从品牌创立以来,我们一直走到现在,成长和教育背景不同但价值观和品牌方面的原则非常一致,她是我非常信任的伙伴,我也从她那里收获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T China:身处时装工业,你觉得它对女性的要求是否越来越苛刻?你最不喜欢的是哪方面?

AL: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但是从社会女性的角度,可以想象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方面信息的传播让社会看到了「女性」这一标签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女性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会加剧,具体可以展现在对自己身材、衣着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这种外界对女性的期待和要求是我不喜欢的,也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设计以及价值观的传播使更多女性自信乐观。


T China:放眼时装界,设计女装的女性设计师似乎并不如男性设计师来的话题多、有舆论价值,即便有这样的女性设计师,数量也越来越少且集中。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AL:很不幸这个现象不仅限于时尚,长期以来女性在各个行业从职业的发展到同职位的薪水都没有得到与男性平等的待遇。在时装界,不仅是设计师,大多数被业界追捧的造型师、摄影师也大多是男性。我相信造成这一现象不是因为本身有才华的女性创作者的稀缺,更多可能是因为业界、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导致。也许是他们无意识的偏见,也许是他们自身社交圈的局限性。

作为独立设计师,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自品牌成立以来我们与多名女性创意工作者展开了合作,为她们提供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摄影师、导演到造型师、多媒体艺术家,也在一季的大片中将四个具有多重身份标签的女性作为拍摄的主角。我希望在这个行业中看到更多的女性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每个设计师都不应该被他们的性别所定义。我更不希望为女性设计师树立任何刻板印象。但是针对女装,我相信女性设计师的优势在于她们的亲身经历和视角,这些会帮助她们设计出当代女性真正需要的、想要的产品,并在精神层面与她们更好地产生共鸣。


T China:你与 Andrea Jiapei Li 的顾客直接沟通吗?

AL:会在社交媒体和实际生活中与顾客有直接的接触,并有幸了解到一些人的职业和生活。她们其实跟我设计的灵感对象和品牌的定位很一致,也就是受人文精神熏陶的独立、乐观的女性,大多从事创意产业。

T China:你与身边的朋友现在关心的社会议题是什么?

AL:比较关心的是多元化(Diversity)其实这个议题是可以有很多维度的,除了最近讨论比较多的种族和性别,还可以涉及很多其他方面,比如年龄、观念、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T China:你觉得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件事,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大吗?为什么? 

AL:我认为这个影响是很大的。作为服装设计师,对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的认知是不可缺的。时装的意义远远大于「服装」本身,跟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每个人的消费观乃至价值观都有很深的联系,甚至可以作为穿衣者个人观念和价值的载体。

我深信服装设计师不应该沉迷于自我的表达,也不应该局限于设计出仅仅「美」的东西,而是以更宏观的角度,通过自己的设计去激发情感、引发思考、丰富其他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T China:你是否有欣赏的女性设计师,她们是谁?

AL:一位是 Miuccia Prada,她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观点,并在社会、设计、审美几个方面保持着智识。她也勇于挑战他人的传统认知,并将自己对女性社会角色方面的信念体现在了设计中。另一位是 Rebekka Bay,她参与创建了 COS 品牌,并曾担任 GAP 等公司的创意总监。很幸运有机会跟她共事过几年,她的领导能力和不断打破行业中女性职业天花板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多鼓舞和启示。

T China:能否列举几位你最喜欢的女性文艺工作者,原因是?

AL:Patti Smith。很难说具体是什么让我欣赏,就是特别喜欢她的艺术家气质。还有 Kelsey Lu。她是一位年轻的美国音乐家,我很欣赏她的创造力和打破音乐形式壁垒的作品。她的作品,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视觉化的 MV,会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创意普遍同质化的今天,很难得。

Kimberly & Nancy Wu,中国台湾(现居洛杉矶)

Building Block 设计师


T China:能否首先为我们介绍你们的品牌?

Building Block(下文简称 BB)Building Block 是一个由 Kimberly Wu 和 Nancy Wu 姐妹发起的设计项目,涵盖了配饰设计、室内设计等。有工业设计背景,2011 年在洛杉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重新处理日常材料,将平常的元素带入设计的最前沿。Building Block 的配饰系列在结构上很明显,并且有一种幽默感,以此来放大一只手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品牌的名字就跟它的字面意思(积木)一样,体现了我们从一开始就制定好的设计目标。

T China:你们在学校期间主修的是什么?

BB:我们两个人都是在加州 Pasadena 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工业设计的。Kimberly 主修车辆与交通工程设计,Nancy 学的是产品设计。

T China:那你们是如何转型成为配饰设计师的? 

BB:大概 9 年前,Kimberly 在 Honda's Advanced Studio 从事概念车设计的工作,而 Nancy 在 Nike 做足球运动鞋设计师。Building Block 始于对周围多余的东西进行重新「编辑」的一个想法,我们俩都对基于趋势而生产的快销品和快时尚越来越厌烦。我们特别希望让设计回到绘图板上。因为受过工业设计的教育,所以模糊奢侈品和实用性之间的界限是我们最开始尝试的事情。尽管 Building Block 被大家熟知是从手袋开始,但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 Building Block 产品线,这使得我们能更细致地重新考虑周围的事物。

Kimberly & Nancy Wu 姐妹在 Building Block 位于洛杉矶的工作室中。


T China:你们还记得第一款制作的手袋是什么样子的吗?

BB:我们设计的第一款包是 Cable+Outlet 包。它的风格极富雕塑感,例如大号橡胶绳结,用于束带封口的木块以及简单的桶形主体。做这款包的初衷是用我们在五金店发现的朴实和出乎意料的材料制作一个日常皮包(最初的材料实际上是从 Tokyo Hands 商店的五金区买到的)9 年后,仍然在售 Cable+Outlet 包。

T China:你们的工作室现在规模如何?

BB:我们有 4 位女性工作者,长驻洛杉矶。在台北,我们同样有一个很小的团队,来处理手工艺和产品制作。所有我们的手袋都是在微型的家庭手工工作室诞生的。

T China:成为配饰设计师之后的挑战是什么?

BB:当你在管理一个小型的企业的时候,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将我们的系列精简到一个可管理、可控制的规模,重点更多地放在产品寿命而非季节性趋势上。从内心里,我们认为自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因此另一个挑战来自物流方面,这对我们来说仍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在建立公司的最初几年里,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在听取销售代理商、买家和市场趋势的建议,而不是相信我们的直觉。但 Building Block 是基于本能创建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生产了与我们的本质毫无关联的产品。太多的颜色,太多的创新,以及太多的废话。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品牌内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意识到放慢脚步可能意味着创造更有思考价值的东西。


T China:你们现在多大?

BB:Kimberly 今年 36 岁,Nancy 今年 34 岁。我们都在南加州长大。

T China:台北与加州的工作联动,对你们来说不同之处在于?

BB:从文化上讲,台湾经商的方式更家庭化。我们在缝纫车间与工人们见面时,也会与他们分享家常菜,和他们说闽南话(这是我们与家人在一起时说的方言)我们会成为他们家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客户。

T China:在亚洲文化背景下,步入 30 岁,周遭的人对你们有什么样的期待?从个人经验出发,你们是否有过被传统刻板印象影响的经历?

BB:在亚洲,人们普遍希望女性在 30 岁时就已经开始了家庭生活。作为亚裔美国人,我们在东西方对女性的不同期望之间徘徊,当然也感受到了一些来自较传统的家庭成员的压力,以及东方社会整体刻板印象的影响。但是,也许是在美国长大的原因,我们更加感觉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 —— 无论男人女人,并且对自己所认可的成就的定义负责。从我们的角度来说,20 多岁、30 多岁初期全部用于工作,来实现我们的创造激情,通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找到了支持我们目标的合作伙伴。我们对自己的真实期望,与实现传统的社会观念没有多大关系,而是通过带给我们快乐、满足的东西,找到自己的成就。


T China:人们对女性设计师身份有什么刻板印象?你们如何打破?

BB:我不确定美国的时尚界是否有很多限制。老实说,能够被所有的消费者接受,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毫无疑问的是,上个世纪,时尚界中为争取广泛的认可而奋斗的少数群体,才使我们今天享有这些特权。

T China:年龄的增长会让你们对设计有怎样更深的认识?对待女性是否也有更深的理解?

BB:年龄是我们已经学会重视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变老不是恶化,而是自我完善。这意味着你的不安全感减少了,友善的余地更大了,经历了很多错误,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设计有了更成熟的看法。不那么着急,很多事情便能更细致一些。与 9 年前相比,现在的我们对自己借设计发出的声音更有信心,设计方向也越来越清晰。在第 4 年左右,Building Block 开始引入颜色,季节性系列单品数从 20 款增长到 50 款。这个改变动作很大,很有压力。但客户似乎对这种变化反应良好,所以我们当时觉得一定要一直坚持下去。后面有段时间我们不再全凭直觉设计,而是被动地听取了过多外部需求,那个阶段是特别疲惫的,而且最后我们给自己也制造了很多麻烦。到了第 9 年,我们对想要的东西有了更明确的关注 —— 那是更精简,更紧凑,更智能的手袋系列。


T China:你们如今多久回一次台湾?每一次返乡之旅的感受是?

BB:现在我们每年大概回去一两次,为了见见家人以及照顾生产线。把生产线放在台湾,也是出于我们对故乡手工业的支持,增强了我们与当地的联系,每次回去都是对家乡文化的一次重新阅读。

T China:你们现在有特别担忧的事情吗?

BB:现在我们来到了 30 多岁的中期。我们的压力来自于今天的决策将如何影响未来 5 年,15 年,30 年的状况。当然,我们对如何度过时间,完善整体的幸福感,以及从生产方面是否能对我们的星球负责抱有很多焦虑。当我们 20 多岁时,我们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私的和直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倾向于优先考虑大局了。

T China:你们有自己崇拜的设计师吗?

BB:Eileen Fisher。她以单纯的热情和自我为基础建立了她的王国。

T China:Building Block 的存在是为了给这个社会和当下怎样的回应?

BB:没有这一代人为我们提供的所有工具(比如说互联网,便捷的旅行,社交媒体等),Building Block 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很多人都是从 Instagram 上认识我们的,但另一方面,即时性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实际成本一无所知。借助 Building Block,我们努力将消费者与「物」的制作流程联系起来,以便他们理解,一只靠得住的手袋应该持续使用很多年,而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可以立即获得很多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寻求自己热衷的职业。我们是在几代人之间长大的,但互联网还没有全龄覆盖,因此,很大一部分人仍然扎根于一种更传统的吸收信息的方式。人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信息不是知识。让意义更持久,仍然需要时间和从错误中学习。

T China:什么样的时刻会让你感觉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自信?

BB:独立的感觉来自于多年来与我们的团队建立信任的合作方,这让一切都尽可能保持连续和一致。对他人和对自己的信任,使我们能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最终导向一种独立。回顾过去,当初的天真,可能无形中增加了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我们非常成熟,有了很多顾虑,可能不会凭借同样的信念再去「冲动」地做什么事情。年龄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 —— 你会在某个年龄段既感谢自己的幼稚,也感念于如今的成熟。

Sorada Thaiwaranon,泰国

A Personal Uniform 品牌设计师


T China:请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和 A Personal Uniform。

Sorada Thaiwaranon(下文简称 ST)我叫 Sorada Thaiwaranon,是 A Personal Uniform 的创始人及设计师,我在 2014 年开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工作,长期居住工作在泰国曼谷。A Personal Uniform 是以日常环境为基础而设计的生活制服,专注于极简主义审美,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营造独特的穿着体验。工作室有 5 人,每四个月发布 10 至 15 件新品,作为品牌良性循环的基础。每一个系列都是凝结了简洁、纯粹、日常的美的集合。

T China:从你的角度,A Personal Uniform 的意思是?

ST:这个短语是我个人风格的哲学 —— 专注于一种固定美学的延续。我想,女人穿着适合自己的衣服,而不是时尚要求的那些服饰时最美。这是我平日观察而来的个人体会。

T China:你希望通过 A Personal Uniform 传达的精神是?

ST:自在拥抱自己的风格,对于「我是谁」这件事确信无疑。一件衣服在很多时候可以贡献比你想象中更多的内容。


T China:你是怎样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的? 

ST:我在伦敦中央圣马丁时装学院接受了系统的时装教育。显而易见地,我日后把对时装的追求当作了我的职业追求和愿望。在圣马丁的学习经历让我打开了很多。泰国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更多是顺从地学习,而在伦敦我学会了质疑事物为什么如此,它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如何挑战现状。

T China:你还记得你做的第一件衣服长什么样子吗?

ST:是一件解构风格的夹克外套,全手工缝制的。那会儿我还不知道怎么用缝纫机,所以有的地方看起来有点不符合常理和逻辑。

T China:为什么你想做自己的时装品牌?

ST:很简单,我想要创造一个和自己属性、向往相似的女性可以共享的衣橱。那应该是一个内容充满思考,制作精良,有连续设计精神和对周围环境有敏感度的衣橱。以及能够引领当代潮流,但又超然于当下潮流的服装。某种程度上 A Personal Uniform 和我自己的性格一模一样。

T China:泰国,或者说曼谷的时尚工业近些年呈现的态势是怎样的?

ST:很多人对泰国时尚产业的印象是一片模糊的。由于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上服装、美妆等内容的兴起,泰国的本土时尚品牌挣扎于在这个多变的大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泰国本土独立设计的零售品牌)必须满足人们对最新趋势的胃口,以及对自身折损不会太大的折扣让利方式,就像市场上那些快时尚品牌们提供的那样。

Sorada Thaiwaranon 与姐姐在 A Personal Uniform 的 Showroom。


T China:这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

ST:我想还不至于被这样的潮流改变,因为本来我做这个品牌也是不希望它被大环境随意左右。但影响还是有的,比如(我需要)了解市场趋势是什么,以及我应该如何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中保持健康的成长态势,有选择地关心或者介入。

T China:这一代的泰国年轻人都在关心什么?

ST:社会福利,政治,新冠肺炎疫情。这些事件都是泰国当下最根本问题的体现。新冠疫情肆虐了泰国的旅游业,这给很多家庭和产业带来了重创。最近疫情放缓,国内的示威运动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编注:泰国学生联盟要求君主制度改革、限制泰王权力等。社交网络上「#WhyDoWeNeedaKing? —— 我们为什么需要国王?」正在成为热门标签。)

T China:传统的泰国观念对女性的要求与准则,通常围绕着什么?

ST:我认为就像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在泰国,30 岁以上的女性被家人和朋友期待能顺利结婚生子,成为妻子、母亲等角色。泰国女性与年龄有关的压力,大多来自家庭、朋友,或者社会需要她们遵循一个时间标准线,在特定的年龄完成一些特定的事情。


T China: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受到过相关的压力?

ST: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社会观念影响了我的成长,也影响着我身边的这一代人。从我家的角度来说,我父亲很保守,因此他总时不时地跟我提起希望我早日成家的话题,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认为我已经达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但是,这个年龄以及相关的「压力」并没有给我那么大的困扰。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的父母他们相处得不太好,所以我从没有想象过一个完美家庭的画面,或认可传统婚姻的必要性。在生活的这一点上,我希望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时间表,不将年龄作为衡量的标准,或者说我做什么是因为社会决定了我应该做什么。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的母亲更现代,更开放。她不鼓励或强迫孩子成家 —— 并且一定要在特定的年龄成家。她经常对我说这就是我的生活,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T China:你今年多少岁?

ST:34岁。

T China:年龄是如何在你身上发生作用的?

ST:我想,对任何人而言,年龄的增长就意味着衰老。但我渐渐觉得,衰老意味着我对自己的皮肤变化更从容了,对遵守他人标准的兴趣降低了,转而更加关注我的内在。我变得不再那么焦虑,更宽容了。数字的增长每个人都无法改变,但我想让自己处在永恒的青春期,这样会更加自在吧。


T China:年龄的增长会不会更改你对设计的看法?

ST:会的。我曾经以为美丽,或者说美丽的设计这件事,对服装设计师来说本身就足够了。但现在我更多地考虑衣服的功能,以及如何让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我相信每一个在真实生活中面临过困境的女性也是这样想的。

T China:那么,年龄的增长会不会改变你对女性群体的看法?

ST:会的。在尊重真实的层面上,我全方位地接受自己了。我看其他女性也是一样的。真实地看待自己的女性让我觉得特别有魅力。

T China:成为服装设计师以来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

ST: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在持续的状况与危机中经营一个品牌。特别是今年,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因为世界的整体状况在不断变化,疫情撼动着人们对生活的关注点。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调整我们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并与他们保持沟通,与此同时保持产品创作的真实性。整体上来说,要时时刻刻平衡创意输出与品牌的经营。


T China:是什么促使你回到泰国开启你的职业生涯?

ST:在泰国,我的家人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所以我其实是成长于一个企业家家庭,他们特别鼓励我发展和经营自己的时装公司。当我回到泰国,我觉得自己对泰国本土女性的着装风格和特点有很强烈的想法,或许我的所学所想,可以填补独立设计这个市场的空白。

T China:你的家人给了你什么样的支持和鼓励?

ST:首先是我的姐姐。她是全职财务,对 A Personal Uniform 的运营和财务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她从我第一天开公司就非常支持我,她会经常鼓励我做一些甚至才刚刚萌芽的小小尝试。还有我的父亲。他的坚定和雄心一直影响、驱动着我。因为我的家人并不从事设计或创意相关的工作,所以他们会不时地对我所做的事情产生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完整地理解何为创意或时装业务。但是,我恰恰觉得是来自父母的压力推动了我往前走。他们不是古板的父母,并不会因为我的年龄增长而对我报有符合社会陈规的期待。这让我觉得会轻松一些。

T China:你希望带给当下的泰国女性、亚洲女性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什么样的穿衣选择?

ST:我想打造能够永恒的服装,包括一件件独立的衣服和当你回看时感到惊喜的统一着装风格。让「女性」的标签退居二线,仅仅是适合自己的生活制服,而不会过分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我希望人们能够穿上我的设计而充满信心和优雅。


T China:你是否有崇拜的女性设计师?

ST:川久保玲和草间弥生。我欣赏她们创造的那些非常强烈的视觉风格,以及她们在西方世界中突出的个人表达。至于草间弥生,上世纪 60 年代艺术创作环境中,性别和种族偏见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都对当时的女性创造者有所影响,但这些既定的挑战并没有阻碍她的创造力和成功的决心。直到今天,川久保玲和草间弥生仍然在艺术和设计界保持着活跃,这让人刮目相看,也很令人敬佩。

T China:你认为 A Personal Uniform 的存在对这个社会和时代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

ST:我始终希望在主流时尚领域之外,更安静从容地开展制衣业务。A Personal Uniform 的服装产出方式,正是应对了目前对可持续性的关注。我相信少就是「少」,当下的制造需要考虑的是量的精简与质的凸显。A Personal Uniform 作为一个品牌,关注有意识的业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中间地带,我认为这是未来时尚的前进方向。具体来讲,衣服的新样式是基于按订单生产的模式生产的。它使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和生产过剩,公平、可循环地创造新一代的「泰国制造」。

Mame Kurogouchi,日本
同名品牌设计师


T China:你觉得是什么让 Mame Kurogouchi 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Mame Kurogouchi(下文简称 MK)总的来说,Mame Kurogouchi 拥有两块坚固的基石。首先,它与我的个人经历和成长感悟息息相关,是我本人的意志,这是品牌的特殊性所在。其二,我们有实现这个品牌愿景的独特方法。Mame Kurogouchi 经常与日本各地的工匠合作,无论是传统工匠还是配备最新技术的工厂。Mame Kurogouchi 的设计离不开日本本土深厚的文化影响,我想这个可能就是能让它独树一帜的方式。综合这些,我们的产出才有可能成为最高品质与最有个性的投射。

T China:你还记得你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什么样子吗?

MK:我一直喜欢做手工。我的第一个手工设计是三岁时为一个公主角色设计的连衣裙。而我用缝纫机制作的第一件衣服,是带有迷彩印花的褶皱裙,那是我初中的时候。

T China:在你看来,近几年日本的时装工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MK:我认为日本现在的消费市场,比行业本身发生了更巨大的变化。从消费者角度,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购买渠道,可以在同一时间接触到海量关于服装的信息和资料。在东京,品牌数量变得太多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为什么顾客现在都变得更聪明的原因 —— 当他们购物时,会根据眼前的信息进行仔细判断 —— 衣服的产地,制造者,成分是什么,评论怎么说等等。因此,独立设计师的产品本身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能被人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独立设计师品牌来说,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因为这一点是独一无二的。

Mame Kurogouchi 工作室内存放的往季系列单品。

衣服上的纹样灵感来自于日本民间传统竹编工艺技巧。


T China:如今东京的年轻人正在关心些什么?

MK: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东京作为一个超级大都市,可提供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它复杂多面的性质影响了许多不同的文化。东京的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也造就了东京的魅力。东京的年轻人有应接不暇的生活,但我觉得大家在这样琳琅满目的陈设面前应该更关心自己,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T China:我知道你在传统面料的重新开发与手工艺继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几季以来都致力于如何用更现代的方式去延长古老手艺的寿命。当你在挖掘这些文化遗产的时候,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MK:在日本,你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衍生品和传统手工技艺,从高端的奢侈品到日常所用,涵盖了方方面面。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日常中真实的美。民艺是人们对生活细节精确关注的体现。对日常生活的这种微妙而精致的同理心,是日本传统手工艺之所以美丽至今的奥秘。我想 Mame Kurogouchi 做的不是「时尚」层面的时装。我们每天都穿衣服,我更赞成将日常生活加以美化的想法。

T China:这中间的平衡你是如何做到的?

MK:很多人并没有对其中的工艺做真正的探索和尝试。传统的制造方式可以生产出精美的产品,它来自无可挑剔的精致,艰苦的深耕和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同时,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我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现代的系列,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顾客,并将这一切提升到一个健康的循环状态。我只「制造」我完全相信的美,做到这一点,将传统技术、精湛技艺和聪明的新科技融为一体,是我发现能够取得些微平衡的唯一途径。


T China:你是否因此而深入了日本的很多角落?是否做了很多的田野调查?

MK:对我和 Mame Kurogouchi 来说,旅行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暂时无法自由地出行,但在此前,每一季我都会去不同的地方看看。至今为止我去过日本境内的 47 个县。在日本,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承,我知道这一点跟中国有一些相同之处。旅途中的一些不期而遇会特别触动我。我每年夏天都会去参观或加入一些不同的乡间节日游行、夏日祭等,研究相关的传统服饰,这已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我学习最大的来源。说到这,真的希望世界安全到足以让我们再次享受旅行。

T China:你怎么理解日语中的「匠人」一词?

MK:对我来说,「匠人」是在他的领域中做到极致的人。从我们工作室的角度来讲,我骄傲于可以跟这样的人合作。但我自己从没想成为匠人,而是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表达我的所学所知,成为有思考的设计师。

T China:在 Issey Miyake 的经历带给你哪些感受?

MK:我从与 Issey 先生共事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不仅是一些独特别致的工艺,还有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通过一块简单的布料去统一不同的技术、面料和想法。这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T China:日本的时装史丰厚而悠久。你觉得前辈们与你这一代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MK:我不确定这其中会不会有代际差异带来的分别,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变得更多样了,设计、品牌、设计师 …… 现在,对许多人来说,穿什么或通过时装来表达自己并不那么重要,反而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让你真正觉得舒适的东西,并且理解衣服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更加重要。可以很自信,也可能很舒适。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购买前首先要问自己:时尚、品牌、面料或设计是否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感觉,还是说一直在购买更多衣服,却不能给内心带来满足感。我也很重视在设计每一个系列时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T China:你现在多大?

MK:35 岁。

T China:大量文艺作品对当代日本新女性生活的描写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从你的经历出发,你是否受到过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束缚或影响?

MK:我不确定我的答案是否是你想要的,但在我的领域 —— 我是指时装设计这一行业中,我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来自性别的限制。在日本,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是女性。当然,在其他行业,比如财经金融这类,我没有那么了解的领域,女性的确是会面临很多陈旧的偏见和束缚,我的顾客可能比我更了解这个问题。所以,我想为那些面临非常规挑战的女性设计衣服,让她们能够更自豪于自己的女性身份 。

T China:在日本有哪些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MK: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的刻板印象都发生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我身边的朋友们并没有这些经历。她们都有非常强烈的主见和价值观。

T China:在日本,人们对 30 岁的女性抱有什么期待和要求?

MK:回归家庭,或者更看重家庭。但我不这么认为。30 岁的女性应该有她所相信、认定,并且引以为傲的东西。这可能是某种技能或经验。30 多岁的时候,希望由她决定自己一生中最想去的地方。换句话说,她需要开始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我认为拥有坚强的内心,对于工作和私人生活都至关重要。


T China:你有自己非常喜欢的日本女性文学家、导演或艺术家吗?

MK:我喜欢女作家朝吹真理子,和女性摄影师石内都。她们都非常美丽、智慧,从她们的作品和思想中,我能看到大世界中不同的面向。

T China:年龄的增长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MK:年龄对我来说从来不是转折点。对我的转折点是当我的朋友决定加入我的团队。我的年龄本身并没有影响我的创作。相反, Mame Kurogouchi 经历了 10 年的旅程,改变了我的生活,是它自身的逐渐丰富增长了我对生活的见解。

T China:家人在你的工作与生活中给了你怎样的支持?

MK:从我做设计师起,他们的角色就没有改变过。有时我会问他们的意见,会说出我的想法,就像每一个家庭一样。对我来说,工作和家庭,不是书写在同一页的故事。我开始这个职业选择,是对业余爱好的延伸,因此有时我发现很难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做到了,那很不错,但这中间的确有很艰难的部分。但是,当我与家人在一起时,无论做什么,我都可以回到自己的根。他们一直是我的灵感来源。


T China:谁对你的设计生涯影响最大?

MK:我的祖母。从我祖父母的人生经历中我学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想做更好的东西,总是会花更久的时间。

T China:对于当下,以及下一个人生、工作阶段,你有什么担忧吗?

MK:我此刻的担忧更多来自于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我最希望的是家人和工作伙伴有健康的身体,远离新冠病毒肺炎的危胁。

我觉得现在身处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地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下一个阶段」。我相信将经济体越来越庞大不是唯一的目标。对我来说,保持自己的连续性是最重要的。持续地与你的团队和所爱的人做正确的事,才是「下一个阶段」,而且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

T China:你希望 Mame Kurogouchi 对这个时代做出怎样的回应?

MK:必要的时候,我想让我做的衣服能够给人勇气和鼓励,不单单是女性角色。衣服不必总是做那个给出答案的客观存在。但我希望我们的衣服能在人需要的时候充当那个可以让人安心向后退的支撑。

Minju Kim,韩国
同名品牌设计师

T China:你是如何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


Minju Kim(下文简称 MK)学习阶段,对于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想法我并不非常确定。我更喜欢,甚至可以说更痴迷的是绘画。后来我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的第三年,Walter van Beirendonck 成为我的老师,他真正启发了我,促使我想要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而且是像他一样的设计师。

T China:为什么你想做你自己的品牌?

Minju Kim:那时刚好是 H&M 大奖赛之后,获胜选手的作品和系列会被正式生产制作。然后被卖到全世界,一个星期之内我的设计就被卖光了。后来我在 Instagram 上看到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人穿着我的衣服,这让我觉得好像受到了很多鼓励,而且这些人我并不认识,我觉得心里特别感动,有了「要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的信念。

T China:在安特卫普的学习经历,和韩国教育环境的不同在于?

MK:安特卫普的确有非常不一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整个教育方法和体系、理论都致力于帮学生去寻找自己,以及自己的风格。我喜欢以这样的方式观察自己,并且提出对一个「未知自我」的构想。作为一个亚洲人,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太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再去热情地说服教授。在亚洲,我们被教育多听而不是多说。所以很多事情上我都发现,亚洲国家的美育发展还是处于被动。

T China:在你看来,近几年的韩国独立设计行业正在呈现怎样的趋势?

MK:几年前,韩国本土的时装工业,对待年轻设计师、小成本工作室和独立品牌并不是十分友好。近些年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对独立设计的兴趣增加了,曝光更多,多样化的造型正在打破韩国本土女性原本的穿衣风格。我想这与韩国娱乐文化、流行偶像对独立设计作品的青睐不无关系。

设计师 Minju Kim 身着 Minju Kim 服装。

T China:韩国本土的年轻人现在对什么样的社会议题比较感兴趣?

MK:事实上,身处其中,我并没有感受到变化本身的速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我想现在韩国人对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视了。另一方面,韩国政府采取了很多高效的方式控制疫情。

T China:你今年多大?

MK:35 岁。

T China:在韩国,人们对步入 30 岁的女性有什么期待?

MK:一般来说,韩国人,尤其是长辈都希望 30 岁以上的女性结婚生子,成为母亲,同时也要有稳定的工作。但幸好我的父母很开明,他们没有让我停止学术上的探索。

T China:韩国近年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在有意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当下女性的待遇,而且社会舆论也勇敢地站在了女性的角度去批判。作为成长在当代韩国的女性,你对这些怎么看?你有喜欢的、关注的韩国女性艺术家吗?

MK: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非常喜欢,是导演金宝拉的《蜂鸟》。这部电影通过一个 14 岁少女的眼睛回顾了 1994 年左右韩国社会的问题和变化。非常舒服、少见的女性视角的韩国电影。你说到的这些社会现象,我觉得是韩国女性意识转变和行动转化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们都希望看到积极的变化由此发生。

T China:你觉得韩国社会对女性设计师有偏见吗?

MK:我不认为所谓的偏见只存在于韩国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时装设计师就是刻薄、尖锐,边缘化的人 —— 不光是女性被这样认为。然而作为女性设计师,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尖锐的人。我喜欢、欣赏积极的情绪,乐观的能量。这些向上的状态也影响着我的灵感,给我力量和保持对设计的好奇心。你可以从 Minju Kim 上看到很多「具象」的快乐,比如热烈的色块碰撞,明快的线条图案,这些都是我个人性格的映照。我相信设计师的性格类型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T China:你怎么看待年龄,以及它在你身上起到的作用?

MK:尤其是在我过了 30  岁之后吧,我渐渐觉得年龄增长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这意味着我在用自己的经历塑造自身。过往学习的经历,通过比赛打开自己边界的经历,不断认识新鲜的事物与人的经历。这些经历既是我自己主动「走过」的,也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我学到了给全年龄段女性顾客制作好衣服的方法和心态。

在韩国,我的许多女性朋友,不管她们是不是处于同一人生阶段,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相似性,也就是女性共通的特质。她们对事业、自我、生活都有很美好的憧憬,并且不断付诸实践。我试着让自己更好地去理解她们,也是让我的设计在全年龄段的女性生命中,留存更久的方法。

T China:在你成为设计师的过程中,家人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MK:我家人特别开明,他们支持我在专业上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尤其是我的姐姐,她在推动我做设计师的同时,也试着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商业女性。现在,她全权帮我负责 Minju Kim 品牌的商业运作。尽管很多方面我都还很生疏,但家人从没有质疑过我,一直给我帮助。我有时会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我的家人总是给我积极肯定的答案,并让我坚定地走下去。

T China:你希望 Minju Kim 能为当下的韩国女性提供怎样的穿衣选择?

MK:现在韩国女性穿衣的选择更广泛,可供选择的品牌非常非常多,从奢侈品牌到独立设计师品牌,不同风格的女性偶像也越来越多,但穿衣的话,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同质化。我更愿意提供能让穿着者感到快乐的颜色、印花,以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廓形感设计。我始终认为,不是非要穿着强调女性特质的衣服,才能展露女性的性感。


T China:你说到快乐的着装方式。那么 Minju Kim 是不是你性格的映照?

MK:是的,非常对。我一直试着保持积极和快乐的一面,特别是当我处在设计期的时候。我希望把好的能量传递给 Minju Kim 的顾客。每一季我都会创作不同的手绘印花。它们来自于电影、卡通片、我的梦境,或者是任何可以启发我的事情。可以说,我的每一个系列就是我那一个阶段的生活日记。

T China:你有特别担忧的事情吗?

MK:此时此刻,我没有特别严肃的担忧 …… 但目前为止,我最大的焦虑是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 2021 春夏系列的制作。

T China:你有崇拜的女性设计师吗?

MK:我会说 Miuccia Prada。Prada 女士创造的世界中的女性是美丽且有力量的。我很敬佩她的创造力,以及极富远见的思考,而且这些思考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够对人有所启迪。对很多年轻设计师来说,她的所作所为能对他们的设计和品牌未来带来借鉴和思考。

T China:那么你希望 Minju Kim 能够回应这个社会和时代以什么?

MK:给更年轻的设计师一些榜样效应,或者是乐观的正向作用。外部环境和条件越是复杂多变,作为设计师可能越是需要积极地创作,找到更持续、平衡的方法才行。比如面对当下的疫情,我和我的团队正在研究与开发可持续的创作,并利用到 Minju Kim 今后的设计中。这是让我最激动和兴奋的事情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